写作小课堂 | 它们在一点一点变化

天涯百科 56 0

景物无处不在。要想让笔下的景物独特,给人印象深刻,除了写出它们的静态美,还要写出它们的动态美。有静有动,动静结合,这样的景物才鲜明、生动。

写作小课堂 | 它们在一点一点变化

早晨,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,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。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,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,总是树的形态。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,很有点花园的气象。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,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。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,一定是银白色的,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,印着霜花的玻璃窗,就像魔镜一样,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。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,接着,嫣红变成橘黄,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,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,把它们辛勤的酿造,洒向这里了。再后来,太阳升得高了,橘黄变成了鹅黄,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、浅下去,成了雪白了,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。因为霜花的神经,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。

作者按照时间的变化,分别写了“初升 的 太 阳 ” 和 “ 太阳 升 得 高 了 ” 两 个时 间 段 霜 花 的 不 同形态。作者从视觉角度描写了霜花的一系列颜色变化:嫣红、橘黄、鹅黄、雪白,颜色“被蜜浸透了”和 “ 淡 下 去 、 浅 下去”,呈现出了霜花变化的动态美。

写作小课堂 | 它们在一点一点变化

在大兴安岭,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。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,要以它的妙手,给大地绣出生机时,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。这样的残雪,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。然而随着冰河乍裂,达子香花开了,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,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。山前山后,山左山右,是透着清香的树、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。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,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。投在水面的阳光,便也跟着起了波痕,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。

作者按照空间的变化,依次写了向阳山坡、背阴山坡、林间三个不同地点所呈现的春色。随着天气转暖,大地也开始出现了变化:草芽顶破腐殖土、冰河乍裂、花开……这些变化,让人觉得随着春天的到来,万物顿时活了,一股勃勃的生机汩汩地流淌在字里行间。另外,为了更好地表现景物的动态美,作者还运用了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,把景物的变化写得形象、有趣。

我爱这迟来的春天。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,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,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,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,苦熬出来的。也就是说,极北的春天,是一点一点化开的。它从3月化到4月甚至5月,沉着果敢,心无旁骛,直到把冰与雪,安葬到泥土深处,然后让它们的精魂,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。

作者按照时间的变化,分别写了“初升的太 阳 ” 和 “ 太阳升得高了 ” 两 个时间段霜花的不同形态。作者从视觉角度描写了霜花的一系列颜色变化:嫣红、橘黄、鹅黄、雪白,颜色“被蜜浸透了”和 “ 淡下去、浅下去”,呈现出了霜花变化的动态美。

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,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。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,解冻后的大地,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!

——选自迟子建《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》

从上面的文段中,我们看到,作者通过视觉描写了草芽、残雪、冰河乍裂、达子香花开、树、山花、鸟儿、春水等一系列景物,通过嗅觉写了“透着清香的”树,又运用触觉写了“阳光温暖的触角”。作者充分打开了自己的感官,去体会和书写春天景物的动态变化之美。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英国作家劳伦斯的《花季托斯卡纳》中的两个片段。

01

1

春天是在二月份冬乌头开花时开始的。二月初某个冰冷的冬日,当积雪的山上寒风袭来时,你会发现橄榄树下的休耕地上,紧贴着地面拱出了淡黄色的小花骨朵儿,紧如坚果,长在紧贴地皮的绿色圆花托上。这就是冬乌头花,出其不意地绽放了。

冬乌头花是最为艳丽的一种花儿了。像所有早春绽放的花儿一样,小花朵初放时很是无遮无拦的,不像雏菊或蒲公英那样外面包着一层绿色的萼片。那娇弱的黄花朵衬在圆圆的绿花托上,迎着风雪绽放。

风要摧毁它,但无法得逞。北风停了,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艳阳高照的二月天。那紧紧抱成一团的冬乌头花骨朵儿膨胀开来,变成了轻轻的气泡,像绿色托盘上的小气球一般。阳光灿烂,令这二月天一片明媚。到了正午,橄榄树下的一切都成了一个个光芒四射的小太阳,冬乌头开得魅力四射,空气中弥漫起一股美妙的甜丝丝味道,像蜜,而不是水仙的冷香。一只只棕色的小蜜蜂在二月天里嗡嗡叫起来。

作者在前三个自然 段中引入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元素——风,分别写了“寒风袭来”“北风停了”两种状态下冬乌头花不同的姿态。

02

2

直到午后,夕阳斜下,空气中又弥漫起雪的气息来。可是,到了晚上,在桌上的灯光照耀下,冬乌头花又散发出浓烈的芬芳,春天的醇香令人几乎要愉快地哼唱,恨不能成为一只蜜蜂。

冬乌头花花期并不长。可它们在各种奇奇怪怪的地方绽放——在挖出的泥块上,在蚕豆茁壮成长的地方,在梯地的边沿儿上。不过它们最喜欢的还是休耕一冬的土地。在这样的休耕地上,它们欣欣向荣,表现出自己迅速抓住机遇生存炫耀的能力。

两周之后,在二月结束之前,冬乌头那黄色的泡泡花儿就化作春泥了。

写作小课堂 | 它们在一点一点变化

写作小课堂 | 它们在一点一点变化

写作小课堂 | 它们在一点一点变化

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景 物的变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篇文章中既有大的时间段——二月份,又有小的时间段——艳阳高照的一天。大的时间段里可以看到冬乌头花从花骨朵到开放再到“化作春泥”的形态变化;而小的时间段里,作者写出了冬乌头花在一天当中由花骨朵到开放到慢慢“膨胀开来”,再到正午“开得魅力四射”,最后到晚上“散发出浓烈的芬芳”。

这两篇文章作者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——时间或空间,调动自己的感官体验来展现景物各阶段的动态变化。那么,怎样才能写好景物的变化,表现出它们的动态美呢?来看看程老师给大家支了哪些招儿。

写出景物的动态美

☆ 程军玲

“程老师,您总跟我们说,写好景物作文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。静态描写我们已经会了,可是该如何写好景物的动态美呢?”爱写作文的小北问程老师,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里藏着好奇。

“那你还记得怎么写好景物的静态美吗?”程老师没有急着回答小北,而是抛给他一个问题。

“写静态景物,‘五觉’要打开。看听闻触尝,细节要抓住。”小北对答如流。

“很好。那么,在表现景物的动态美时,我们还要注意什么?”

“嗯……还要注意……”小北犹豫着。

程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:景物动态美,注意三变化。

“老师,‘三变化’是什么意思?”同学们发出了疑问。

“咱们要表现的是景物的动态美,那景物就要动起来。而这个‘动’,不是随随便便地乱动,而是随着三个因素的变化而动。”

时间变

1

“大家应该注意到,当时间发生变化时,景物也会有变化。比如我们写家乡的山,可以关注它一年四季的变化。‘春天,山是五彩的,五颜六色的花开遍山坡,好像给大山穿了一件五彩的衣裳;夏天,山是绿色的,绿树成荫、芳草萋萋,好像给大山铺了一层绿毯;秋天,山是火红的,满山的枫树叶子都红了,像一片片红霞;冬天,山是白色的,冰雪给大山盖上了厚厚的棉被。’这就是通过时间的变化来表现景物的动态变化。大家再看看,这一段文字是通过哪一种感觉来描写的呢?”

“视觉!”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。

“刚才咱们是通过四季更替,去写景物的动态之美,那如果就写‘一天’中的景物,还是写山,有谁观察过大山在一天中的变化?”程老师继续提问。

“老师,我来。”小北迫不及待地说了起来,“清晨,初升的阳光照在山上,空气湿润润的,一股淡淡的雾气笼罩着大山;中午,太阳当空照,山明亮了,树叶也反射着耀眼的光;晚上,倦鸟归林,太阳落山了,一阵山风吹来,让人感觉到了一阵凉意。”

“小北同学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说出了山中一天的变化。在表现景物的动态美时,我们也要调动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,来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。这就是我们要关注的第一变——时间变。”

空间变

2

“同学们,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时间和空间共同搭建的。所以,我们在表现景物的动态美时,除了关注到时间的变化,也同样要关注到空间的变化。这里又分为两种情况: 一种是定点换景,另一种是移步换景。”

“老师,什么叫定点换景和移步换景?”

“定点换景,就是观察者站在一个地方观察景物。比如老舍先生在《济南的冬天》中对雪后的山的描写:‘山尖全白了,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。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,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;这样,一道儿白,一道儿暗黄,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。’从山尖到山坡,关注点变了,但人没有动,这种就是定点换景。”

“老师,那移步换景就是作者在移动,对吧?”爱思考的小北立刻反应了过来。

“是的。梭罗在《瓦尔登湖》中写道:‘从山顶看去,它呈现蓝天的色彩,走近湖边,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,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。’随着作者所处的空间变换,景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美。而有些景物的动态美,是需要靠近了看才会发现的。”

外力变

3

“在表现景物的动态美时,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第三变——外力变。”当程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“外力变”时,同学们都疑惑不解,作文课秒变科学课了?

“这么说吧,咱们之前提到的时间变和空间变,都是没有考虑外力的影响或考虑得很少。现在我们加入一些外力,让景物呈现出新的动态。比如在写小花园时,加入‘风’这个外力,景物会有什么变化?”程老师问。

“一阵风吹来,花园里会发出沙沙的响声,就像是有人在唱歌;小花小草被风吹得东摇西摆,像在跳摇摆舞,成熟的蒲公英也被风吹得满天飘散,成了一个个小伞兵。”一个同学绘声绘色地说。

“很好,那如果再加入‘蜜蜂、蝴蝶’,还是这座小花园,景物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动态美呢?”

“春天,蜜蜂和蝴蝶来到这座小花园做客,蜜蜂在花朵上辛勤地采蜜,蝴蝶在花间自在地飞舞,它们让空气都染上了花香。”又一个同学说。

程老师连连点头:“不错。我还有一个口诀要送给大家—— 动态之美要体现,‘五觉’时时需打开。外力、时间与空间,思考‘三变’很关键。”

(选自《七彩语文·习作》《专题——关注景物的动态变化》)

作者:程军玲

编辑:汪洋铭

综合整理:余璐

特别推荐

《七彩语文·习作》针对3-6年级在写作文方面有困难,或者是想要提升写作能力的孩子。这本杂志里,有名师指导,有同龄人佳作展示,还有丰富的写作技巧、作文范文,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写作,给孩子提供写作灵感,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解决写作难题哦!

标签: 描写人物的作文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